人間通訊社

2025年11月21日 星期五
星雲大師全集
首頁 > 新聞專題 > 寶島采風> 〔寶島采風〕溫泉立鄉話礁溪 蠶絲關公真神奇

寶島采風

字級

〔寶島采風〕溫泉立鄉話礁溪 蠶絲關公真神奇

【人間社 吳麗珠 宜蘭報導】 2022-04-12
宜蘭縣礁溪鄉以溫泉馳名,是台灣有名的溫泉鄉,曾獲2021年「台灣好湯.金泉獎」第一名。供奉關聖帝君的礁溪協天廟,由台灣總兵劉明燈奏請清廷敕建,御匾現懸掛於中門上,廟內有一尊蠶絲關公神像,相當罕見。

吳沙墾荒 溫泉中的溫泉
礁溪在漢人開墾初期,見當地溪床乾旱缺水,因此以閩南語「乾溪」為名,取同音「礁溪」為地名。礁溪溫泉相傳在清乾隆年間,吳沙到噶瑪蘭(宜蘭)墾荒時,即被先民發現,因此築圍沐浴,稱為「湯圍」。

日治時期,日本人在礁溪開設溫泉旅館,並在圓山公園(今礁溪公園)開闢公共浴場,令愛好泡湯的日本人流連忘返。二戰結束後,宜蘭出身的作家黃春明所著小說《莎喲娜啦.再見》,就是以礁溪為背景。

礁溪溫泉為少見的平地溫泉,水質清澈無臭無味,是中性的碳酸氫鈉泉,富含各種礦物質,具有養顏美容等功效,經處理成礦泉水飲用,有益健康,因此被譽為「溫泉中的溫泉」。

重僅四兩 蠶絲關公神像
礁溪協天廟建於清嘉慶9年(1804年),主祀關聖帝君。由於宜蘭、基隆一帶的漳州人,稱關公為「協天大帝」,因此廟名「協天」。清同治6年(1867年),台灣總兵劉明燈巡察噶瑪蘭後,表請朝廷敕建協天廟,御匾至今仍掛於中門上。

劉明燈雖為武將,但書法堪稱一絕,他於清同治5年(1866年)奉旨接任台灣總兵,翌年走淡蘭古道出巡噶瑪蘭,於途中遇到狂風大霧,轎蓋被風吹落,因此親題「雄鎮蠻煙」4字以為鎮壓,如今淡蘭古道仍留有「雄鎮蠻煙」碑。

敕建協天廟有春、秋二祭,春祭有乞龜、秋祭四佾舞等民俗活動,其中的四佾舞是祭祀大夫之禮,由16名學童裝扮成關家軍,分持「關」字盾牌、長柄大斧,依樂起舞;另有酬神演戲等民俗活動,是礁溪鄉的年度盛事。

協天廟最特殊的是供奉一尊蠶絲關公神像,相傳為日治時期保正林金海等人出資購得,由福州老師傅先以泥製成塑像模型,讓蠶兒在模型上吐絲,然後去掉泥塑模型,再上金箔漆畫而成。神像高24公分,重僅4兩,製作細密,層次分明,神韻栩栩如生,十分罕見。

二龍競渡 端節君子之爭
礁溪的「二龍競渡」,原本不在端午節舉行,也不是為了紀念「愛國詩人」屈原。相傳在漢人移居噶瑪蘭之前,居住在二龍河沿岸的平埔噶瑪蘭人,為了驅鬼避邪、超渡溺斃的亡魂,早就有競渡祭河神、祈求平安的習俗。

漢人移墾噶瑪蘭之後,這種競渡習俗才與端午節結合,而龍舟的船尾、船槳仍保有鎮邪祈安的太極圖案。「二龍競渡」早期長達12天,且不定期在農閒時舉辦。日治以後,逐漸縮短日程,到了1965年甚至將活動改為一天,且選在端午節舉行。

「二龍競渡」的特色是全員打赤膊、採跪姿,沒有裁判,也沒有計時員,全賴雙方約定船頭對齊為準,再敲鑼展開競渡;若一方認為起步較晚,可停止競渡,重新再來,直到雙方滿意為止,被視為最具君子之爭的民俗活動。

歡盪中鞦 傳承百年盛事
傳承百年的「歡盪中鞦」是礁溪年度盛事,早期鄉民為了聯絡感情,於中秋夜在協天廟埕舉行盪鞦韆比賽,因當時物資匱乏,就在竹竿掛上衣、鞋、月餅等當獎品,並迎請協天廟關聖帝君坐鎮,以保平安。

搭建鞦韆架需動用挖土機,深掘一公尺之後,再以吊車將巨杉立入土中,並以數支杉木支撐,接合處以老藤綁紮,完全不使用釘子,連盪板的手握桿也以竹子取代繩索;鞦韆架前豎有一根逾5公尺的竹篙,頂端掛有銅鈴。

當選手站在鞦韆板上,盪到最高點時,要伸腳踢響竹篙頂端的銅鈴,以限時內踢中次數來決定勝負,是一項集膽識、腰力、平衡感、施力點於一身的民俗運動,愛好者樂此不疲。

佛光大學 百萬夢幻夜景
位於礁溪林美山區的佛光山佛光大學,是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發起「百萬人興學」創立的大學,校園位於海拔430公尺的丘陵,居高臨下,可鳥瞰蘭陽平原和孤懸海上的龜山島,尤其夜景十分迷人,已開放校園為觀光景點,被喻為「百萬夢幻夜景」。

佛光大學雖位於台灣後山,但校方重視國際教育,鼓勵學生至少擔任一次短期海外義工,並把握出國學習交流或留學的機會,更以生命、生活、生涯等「三生教育」融入校園,打造為全人教育、溫馨校園、終生學習的典範大學。
12345678910第1 / 23頁
追蹤我們